close

口足畫家──謝坤山的故事配合中年級語文領域 

出生於台東的謝坤山,從小學一畢業,為了改善家計,就開始打工賺錢。一份月薪六百元的工作。那時,一包一百公斤的米扛在肩上,四肢發達的他,走起來四平八穩,偶爾趕時間也能小跑步;一整捆的鐵材架在背上,走在烈日高照的石子路,他也不以為苦。

但謝坤山十六歲那年因誤觸高壓電,而無法保住他燒焦的肢體,以致失去雙手、右小腿,右眼也喪失視力,只剩下一隻眼、一條腿。

出院後的謝坤山,就像剛生出來的嬰兒一樣,什麼也不會,連吃飯、上廁所、洗澡都無法自理,完全要依賴母親。他心疼的感受到母親沉重的負擔。為了母親,他覺得自已有必要先學習克服身體的障礙,於是期許自已能從「照顧自已」開始。

首先,謝坤山想出用剩下十五公分的那截右手臂膀,套上適宜的鐵器桶子套,來夾湯匙進食。他也在右膝蓋的地方,裝置了鐵的義肢,讓自己再度站起來。上廁所後,他也試著用左腳變形的趾頭,夾起纏繞在地上的水管,並用那半截機器手臂轉動水龍頭的開關,將水噴出來洗淨屁股,然後再一抖一抖的抖動身體,穿起鬆褲子。傍晚,他更試著自己沐浴,由於家裡沒有蓮蓬頭的設備,他就用衣夾夾住水管前端,讓水成傘狀噴出;他再站在水管前方轉動身軀,很辛苦的完成洗澡的工作。

民國六十九年,謝坤山得到名畫家吳炫三先生的指導及鼓勵,白天學畫,晚上讀補校,起初的進度比不上其他學生。他以牙齒咬住畫筆,移動頭部,緩慢而費力的來作畫,精勤的學了七年的時間,完成高中的學業。那段日子裡,他將生命的熱力發揮在畫布上,並且曾六次參加全國性比

賽,雖然每次都落選了,但他仍然勇敢的一次次跟自我的創作挑戰。

一直到第七次參賽,謝坤山終於入選全國油畫展,更在八十六年六月,得到國際繪畫競賽的視覺

創作獎。

謝坤山為人好學,性情樂觀、談吐流利、有內涵,思想頗具深度,更努力提攜後進不遺餘力。由於他畫畫的天份及技巧都已發揮出獨特的味道,因此,已在台灣舉行了三次個展,獲得了媒體熱烈的回應。

謝坤山作畫方式是現代與傳統兼融並蓄的,並且作品曾多次入選全油畫展、台陽美展優選獎、殘障才藝繪畫組「最佳評審獎」,並獲頒「青年獎章」。

他常常告訴別人:「不要看你失去什麼,而是要看你還擁有什麼」,只要常常想自己很幸運,還擁有這麼多,「就像我十分慶幸,我還有一隻腳」,人生便沒有什麼不如意的事了!

我們應該效法他,當遇到挫折困難,勇敢走出去,每一天都要快樂面對生活。下回,如果看到殘障人士,除了幫助他們,更要給予鼓勵與掌聲。而自己有什麼不愉快,也該適當的紓解,千萬不可自暴自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ob791hi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